护理学研究自考试题及答案_护理学研究自考试题
发布时间:2019-09-24
发布时间:2019-09-24
护理学就是掌握护理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下面是CN人才小编整理的关于护理学自考试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护理学研究自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氧疗的目标是使Pa02达到
A.90~95mmHgB.80~85mmHg
C.70~75mmHgD.60~65mmHg
2.经人工气道吸痰,两次抽吸间隔时间一般应大于
A.30秒B.1分钟
C.2分钟D.3分钟
3.关于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断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即可以除外结核菌感染
B.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肯定有结核病
C.初染结核菌8周内,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可为阴性
D.重症肺结核患者的结核菌素反应均呈强阳性
4.对鉴别冠心病患者有无心肌坏死存在起重要作用的检查是
A.肌钙蛋白T及CK-MB测定B.胸部X线检查
C.超声心动图检查D.放射性核素检查
5.2005年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规定,2级高血压收缩压范围是
A.140~159mmHgB.150~169mmHg
C.160~179mmHgD.≥180mmHg
6.患者,男性,46岁。十二指肠溃疡病史5年,近日因劳累感上腹疼痛加重,自服法莫替丁效果不佳。今日晨起上厕所后站起时感头晕,急来门诊查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该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为
A.上消化道出血B.穿孔
C.幽门梗阻D.癌变
7.患者,男性,55岁。有长期的酗酒史,因肝硬化多次住院。此次因腹水和黄疸再次入院,查体:T36.1℃,P92次/分,R26次/分,BP140/80mmHg,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可凹性水肿。目前该患者最主要的护理问题是
A.皮肤完整性受损B.活动无耐力
C.知识缺乏D.体液过多
8.肝性脑病前驱期可出现的重要体征是
A.肌张力增高B.扑翼样震颤
C.巴宾斯基征阳性D.颈项强直
9.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必有的临床表现是
A.轻、中度蛋白尿B.轻、中度水肿
C.肉眼血尿D.高血压
lO.患者,男性,50岁,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年。近1周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
骨、关节痛,贫血、出血加重,脾脏迅速肿大。该患者目前处于病程的
A.慢性期B.急变期
C.加速期D.诱导缓解期
11.下列不符合甲亢高代谢症候群的临床表现是
A.怕热B.多汗
C.多尿D.体重减轻
12.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特征性皮肤改变是
A.荨麻疹样皮疹B.紫癜样皮疹
C.结节红斑D.玫瑰糠疹
1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患者首选的给氧方式是
A.持续低流量吸氧B.间断吸纯氧
C.酒精湿化高流量吸氧D.高压氧治疗
14.甲型病毒性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A.血液传播B.粪-口传播
C.飞沫传播D.垂直传播
15.引起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的病因是
A.心房纤颤B.心肌梗死
C.心肌病D.心脏手术
16.患者,女性,19岁,近半个月来持续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痰中偶见血丝,伴午后低热,面颊潮红,主诉疲乏无力,较前消瘦。经X线胸片检查,发现左上肺有云雾状阴影,无透光区。初步诊断为肺结核。痰结核菌涂片镜检3次均为阴性。针对该患者,下列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予该患者呼吸道隔离B.指导患者卧床休息
C.给予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D.督促患者坚持规则、全程化疗
E.告知患者化疗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7.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治疗的重点是
A.积极治疗原发病B.控制肺性脑病
C.持续高流量吸氧D.控制心力衰竭
E.预防呼吸道感染
18.慢性心力衰竭发生或加重的诱因有
A.感染B.心律失常
C.输液过多过快D.体力过劳
E.气候急剧变化
l9.可用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成功的指标是
A.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B.心电图ST段在2小时内回降 50%
C.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D.心源性休克症状好转
E.血清CK-MB酶峰提前至14小时内出现
20.急性胰腺炎患者腹痛的特点有
A.常在胆石症发作不久后发生B.腹痛多位于中上腹部
C.疼痛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D.上身前倾体位可减轻疼痛
E.呕吐后腹痛可迅速缓解
21.肝性脑病患者饮食护理应遵循的原则有
A.饮食中应有丰富维生素B.脂肪可延缓胃的排空应禁用
C.神志清楚前应禁食蛋白质D.神志清楚后蛋白质短期内不超过40~60g/d
E.蛋白质供给以植物蛋白质为主
22.含铁量较为丰富,适于缺铁性贫血患者摄入的食物是
A.动物肝脏B.瘦肉
C.牛奶D.蛋黄
E.水果
23.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硝普钠静脉滴注治疗时的药物护理要点有
A.现用现配,避光使用B.不宜长期应用以免发生氰化物中毒
C.监测电解质以防低血钾发生D.监测血压并控制输液速度
E.定期做心电图检查
24.关于非浸润性突眼临床表现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双侧对称B.眼征阳性
C.多无自觉症状D.不可恢复
E.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
25.脑血栓形成超早期和急性期治疗最为关键的措施是
A.抗凝治疗B.溶解血栓
C.降低纤维蛋白原治疗D.脑保护治疗
E.抗血小板治疗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6.当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______时,则可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27.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为______肺炎。
28.肺血栓栓塞症的栓子主要来源于______。
29.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是______。
30.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主要依靠典型临床表现、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查及特征性______改变。
3l.永久性房颤患者,应长期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控制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INR)维持在______之间。
32.心律失常的分类中,冲动传导异常可分为生理性、病理性和房室间______异常。
3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多在起病l周内,尤以______内最多见。
34.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中常用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和______。
35.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病因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和______。
36.肝硬化腹水患者每日摄入盐限制在______克。
37.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______。
38.肾病综合征是一组以______、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39.夜尿量多于白天尿量或夜尿量持续多于______ml,称为夜尿增多。
40.急性白血病患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减少。
41.急性肺水肿患者给氧流量应为______L/min,且通过酒精湿化给氧。
42.抗甲状腺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阻断______合成,具有一定的
免疫抑制作用。
43.长期服用大剂量镇静催眠药的患者,突然停药或迅速减少药量时,可发生______。
44.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改变为关节的滑膜炎,当累及软骨和骨质时出现______。
4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症状多在1小时内缓解,最长恢复时间不超过______小时。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46.心脏电复律术
47.溃疡性结肠炎
48.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9.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50.镇静催眠药中毒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51.简述对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52.简述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措施。
53.简述急性白血病患者出院指导的主要内容。
54.简述被犬咬伤后伤口处理的正确方法。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O分,共20分)
55.患者,男性,66岁,反复咳嗽、咳痰20年,加重伴呼吸困难5年。6天前受凉后咳嗽、咳痰加重,痰液黄色粘稠,不易咳出,伴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入院。
查体:T36.7℃,P86次/分,R24次/分,BP130/64mmHg,神志清楚,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呼吸急促,桶状胸,肺部叩诊过清音,双肺底可闻及湿哕音,心率86次/分,律齐。肝肋下2cm,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双下肢可凹性水肿。
X线胸片回报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
医生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功能不全”,入院后给予抗感染、吸氧、祛痰、
平喘及利尿治疗。
请写出:
(1)该患者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功能不全的依据;
(2)该患者目前存在的2个主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3)责任护士应给予的主要护理措施。
56.患者,男性,43岁。2年前体检时发现尿蛋白(++),BP150/95mmHg,此后多次复查尿蛋白在(+)~(++)之间,血压一直偏高,1年前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穿刺病理结果为系膜增生性肾炎,此后间断服用福辛普利治疗,血压控制情况不详。2周来,因单位工作较忙,几乎每天都工作至深夜,逐渐出现双侧眼睑、下肢浮肿,乏力明显,遂来就诊。
查体:T36.8℃,BP150/100mmHg,面部、双侧眼睑浮肿,心、肺、腹(一),双足踝部可凹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Hb145g/L,BUN8mmol/L,Scr70ktmol/L,尿蛋白(++),尿RBC22个/高倍视野,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O.9g。
入院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请写出:
(1)患者此次病情加重的诱因;
(2)该患者血压控制的目标;
(3)针对该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
护理学研究自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研究:是通过系统地、有控制的收集资料、反复地探索未知、客观地认识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活动,是一种有系统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并能从中获得客观规律和产生新知识,进而阐明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关系。
实验:是指用物质的手段来主动控制和改造研究对象,从而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本质规律和知识。
基础研究:是以研究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旨在增加新知识、发现新的探索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
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发展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计、新方法,或者对现有的材料、设备方法进行本质上的原理上的改善而进行的系统创造性活动。
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
知情同意:即研究对象有权利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研究的相关情况,包括研究的目的、步骤、期限、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和不便,并可以对研究者或医护人员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进行取舍。
护理研究:用科学方法有系统的反复探索护理领域的问题,并用以直接或间接的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
第二章 护理研究的基本程序
研究问题:是指研究者想要回答的特殊疑问,一般是研究者从较宽泛的领域中识别有争议或者大家缺乏了解的领域或知识,通过研究过程将这些问题弄清楚,或者为未来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或信息的一切载体。其中,知识或信息是文献的实质内容,载体是文献的外部形态:纪录是两者的联系物,是文献的基本特点。
二次文献:是将大量无序的原始文献进行搜集整理,著录其特征,并按一定的顺序加以编排,以供读者检索所形成的文献。
三次文献:是科技人员再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阅读、分析选择具有实质意义的文献,进行系统的推理,概括、论述而写成的。
零次文献:指未经发表或进入社会交流、未系统加工整理的最原始文献,如书信、手稿、私人笔记、记录、设计草图、实验记录、科技人员口头交流的信息情报等。
倒查法:是由近及远,从新到旧,逆着时间的顺序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检索的方法。
抽查法:是指针对研究课题的特点,选择有关该课题的文献信息最可能出现或最多出现的时间段,利用检索工具进行重点检索的方法。
变量:是指研究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因素,变量是可以观察到或测量出来的。在研究中变量可分为自变量、依变量和外变量等。
数值变量:其变量值是定性的,表现为数值大小,可经测量取得数值,多有度量衡单位。
分类变量:其变量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分为无序分类变量和有序分类变量。
无序分类变量:是指所分类别或属性之间无程度和顺序的区别。
有序分类变量:是指各类别之间有程度的差别。
自变量(X):指能够影响研究目的的主要因素,即有研究者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的、做有机会变化的诸因素。
依变量:是指科研目的,他随自变量改变的影响而改变,也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依变量正是要观察的结果或反应。
外变量:是指某些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在科研设计中应尽量排除。设立对照组能达到排除外变量的作用。
质性研究:是研究者凭借研究对象的主管资料和研究者进入当事人的处境中参与分析资料,找出人类生活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共同特性和内涵,用文字描述报告结果。
研究指标(观察项目):是指在研究中用来反映或说明研究目的的一种现象标志,也是确定研究数据的观察项目,通过指标所取得的各项资料,从事可归纳出研究结果
预实验:也称实验研究,即在正式开始研究工作前现做的一些小规模实验,目的为检查课题设计中有无需要修正的地方,同时也可以熟悉和摸清研究条件。
第三章 确立研究问题
假设:指对已确定的研究问题,,提出一个预期性的结果或暂时的答案,是研究者通过仔细周密的思考,根据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归纳推理,对要进行的研究问题做出一种因果关系的预测
概念模式:是解释现象,陈述命题,反映哲理的一系列抽象的、相关的结构。
理论框架:利用已有的理论对研究中各概念和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做说明,则该理论就是该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四章 医学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信息:是食物存在和运动状态及其特征的反映,不同的运动状态和特征会产生不同的信息。
知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现象,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是人类实践的总结。
文献检索:时将文献根据其外表特征或内容特征,按照一定的方式编排并储存在一定的载体上,以及利用相应的方法、途径或手段从中找出符合读者需要的文献的全过程。
检索工具:是指按一定学科、一定主题进行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并给文献以检索标识,及时报道的二次文献,具有存储、检索和报道信息的功能。
目录:是对图书或其他单独成册的出版物外表特征的著录,它通常是以一本书或一种期刊作为著录的基本单位,只描述出版物的外表特征,对内容特征揭示少。
题录:是著录文献的外部特征,并且一个内容上独立的文章作为基本著录。
索引:是指将书刊资料所刊载的文章的题目、作者、出处以及所论及的主题等进行著录,并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编排而成的检索工具。
指示性文摘:又称简介或提要,是一种最简短的语言,概略指示原文的研究对象、内容范围、研究目的及方法,以使读者对文献的内容不产生误解为限
第五章 护理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就是针对某项护理研究课题而制定的总体计划、具体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等。
干预:即研究者对研究对象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也称处理措施)。
盲法:是指在不知道研究对象分组情况的前提下进行研究过程中指标的观测、数据的收集和结论的判断,目的是减少可能的来自于研究者或受试者主观因素所导致的偏倚。
实验性研究:又称流行病学实验或干预性研究,是研究者采用随机分组、设立对照及控制或干预某些因素的研究方法。
类实验性研究:又称为半实验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方法基本相似,即研究设计中一定有对研究对象的护理干预内容,不同之处是类实验性研究设计内容缺少按随机原则分组或者没有设对照组,或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非实验性研究:是指研究设计对研究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处理的研究,研究结果可用来描述和比较各变量的状况。
随机化:是指随机取样和随机分组,即从目标人群中随机地选择样本并且将这些被选到的研究对象随机地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
随机分组:是按机遇原则来进行分组,是每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进入实验组或对照组,目的是排除干扰因素,是所有干扰因素能均匀分到实验组或对照组,这样可以是实验结果不受研究者主观因素或其他方面误差的影响,使所抽取样本能够代表总体
现象学研究法:是一种观察特定的现象,分析该现象中的内在成分和外在成分,把其中的重要因素提炼出来,并探讨各要素之间及各要素与周围情景之间的关系的一种质性研究的方法。
人种学研究法:起源于人类学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某种文化或文化亚群的深入研究以理解他们的语言、价值观念,行为特征和习俗。
总体:就是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当研究有明确而具体的研究指标时,总体是指性质相同的符合研究要求的所有观察单位的该项变量值的全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是实际测量值的集合。
抽样:是从总体中抽取一定量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然后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
概率抽样:是用随机的方法抽取样本,使总体中的每一个研究个体都有相同的概率被抽中。
非概率抽样:是指抽样时没有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不是总体中的每一个研究个体都有机会被选择进入样本。
随机误差:是指随机抽取研究中由于个体间差异所导致的样本值与总体值之间的误差,它是不可避免的。
系统误差(偏倚):是指研究结果系统地偏离了真实情况。与随机误差不同的是,系统误差在研究中是可以克服的,也应当努力去克服。
选择性偏倚:是指由于被人选到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与没有被人选者在某些特征上存在差异所造成的系统误差。
信息性偏倚:又称观察性偏倚,常发生于研究实施阶段,指研究中有关研究对象的或来自研究对象的信息室错误的,因而产生系统误差。
混杂性偏倚:是指在研究过程中,由于一个或多个混杂因素的影响,缩小或扩大了研究因素(自变量)与疾病和事件(依变量)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两者之间的真正联系被错误地估计,此时出现的偏倚即为混杂性偏倚。
第六章 资料收集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是指通过实地调查来寻找和收集资料的方法,是护理研究中常选用的方法。
量表:是由一组封闭式问题组成的以评分的方式衡量人们态度和行为的收集资料的工具,在问卷调查法中广泛应用。
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有目的的会谈,直接从研究对象处获得资料的方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对事物或现象仔细观看和认真考察,以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测量法:是指研究者借助特别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测量出准确的数据作为研究资料的方法。
档案记录收集法:通过查阅有关记录和档案而获得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第七章 研究工具性能的测定
信度:是指使用某研究工具所获得的结果的一致程度或准确程度。
内在一致性:是指组成研究工具的的各项目之间的同质性或内在相关性,内在相关性越大或同质性越好,说明组成研究工具的各项目都在一致地测量同一个同一个问题或指标,也说明工具的内在一致性越好,信度越高。
折半信度:是测定内在一致性的最古老的方法之一,具体做法是将组成研究工具的各项目分成两部分,分别加以计分,对这两个部分的数值进行相关分析,然后采用Spearman-Brown公式计算效度。
效度:是指某一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他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程度,反应期望研究的程度越高,效度越好
效标关联效度:侧重反映的是研究工具与与其他测量标准之间的相关关系,而未体现研究工具与其所测量概念的相符程度。
结构效度:重点是了解工具的内在属性,而不是关心使用工具后所测得的结果。
重测信度:常用来表示研究工具的稳定性的大小,即指用统一工具两次或多次测定同一研究对象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第八章 研究资料的分析方法
变异:性质相同的事物成为同质的事物。但是即使是同质的食物,各个体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各个体之间的差异成为变异。
假设检验:又称为显著性检验,是应用统计学原理,由样本之间的差异,去推断样本所代表的总体之间是否有差异的一种推断方法。
等级资料:又称为半定量资料或有序分类资料,介于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之间。指按照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成等级,计数各组的例数而得到的资料。
统计描述:即描述书记的分布规律和特征,常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率、构成比等统计指标,以及统计表、统计图等进行描述。
秩和检验:该方法属于非参数统计方法,使用范围广,常用来比较组间有无差异。
率:反映某现象发生的频率,常以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十万分率等表示
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统计学上用P来表示。
第九章 护理论文的撰写
护理研究论文:是指按照护理研究设计方案,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完成某项护理研究课题而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并通过资料整理、分析后撰写的学术论文。
护理经验论文是指着重总结临床工作经验或体会写成的论文。
护理综述论文:是对护理文献资料的综合评述,作者将多篇相关文献的各种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和评价,加上自己的观点而写成的学术论文。
个案研究:是针对个案护理的资料进行研究,控讨未知领域,或对新措施、新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写出论文的过程 。个案研究属于质性研究的一种。
关键词:是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短语,以便于读者了解论文主题,帮助迅速查到文献。